01
娥姐松糕來助力
疫情無情人有情,萬眾一心利斷金。娥姐松糕來助力,早日解封萬事興。
大朗加油!
這首打油詩,便是由蔡邊村娥姐即興創作,平時喜愛做松糕的她,對打油詩也是情有獨鐘。
在與娥姐的交流中,小編了解到,她自幼便跟著家中老人學做松糕,現在已有50余年的經驗,昨晚得知大朗今天開展第七輪大規模核酸檢測,便早早的起床準備做松糕的食材。


雖然松糕看起來方方正正的一小塊,但制作起來還是挺復雜的,程序也比較繁瑣,光是粘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就有著一門大學問。

而松糕是東莞一款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小吃,有著美好的寓意,希望大朗能夠戰勝此次疫情,迎接美好的明天。新鮮出爐的松糕,需要靜置放涼一些才能裝盒。
打包好之后,娥姐第一時間就送去給一線防疫人員。

醫護人員鐘柏良:“好久沒有吃到大朗傳統小吃,今天群眾送過來,我們吃的非常開心,同時也感受到大朗人民對我們的溫暖,謝謝大家!”
醫護人員古志玲:“首先非常感謝蔡邊的熱心群眾給我們送來點心,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在這么困難的時刻,熱心群眾還為我們送來吃的,非常感謝他們。”
02
一群靚姨們送清涼糖水
在巷尾社區,一群靚姨們圍在廚房里煲愛心清涼糖水,她們忙前忙后,分工明確。
小編了解到,這群靚姨們平均年齡50歲左右,其中年紀最大的陳姨,今年已經76歲了,同時她還是一名老黨員。
陳姨告訴小編,一線人員非常辛苦,最近天氣又很炎熱,她就想到了給一線工作人員送糖水、送清涼。陳姨也希望,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可以與姐妹們一齊稱霸舞場。

市民 陳鳳妹:“黨員起到帶頭作用,我就叫上平時一起跳舞的姐妹來幫忙,那些工作人員好辛苦,我就自愿煲糖水給他們吃。”

03
“拿手好菜”助力疫情防控
除了傳統小吃、糖水外,大朗其他村(社區)的靚姨們也紛紛大展身手,以她們的“拿手好菜”助力,為一線工作人員送上溫暖關懷。像佛子凹村的劉姨,平時喜歡做做點心,這次便拉著自家姐妹一起做蛋撻。
劉姨說,雖然我們不能上前線,就只能做一下自己擅長的事情,去支持他們,希望工作人員吃到熱騰騰的蛋撻時,連日來的苦與累都煙消云散。
醫護人員幸君萍:“味道很好,剛剛新鮮出爐,能感受到很甜很熱的感動。”
來源:荔香大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