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卜黑腐病的地區分布
胡蘿卜黑腐病是由根生交鏈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全世界各胡蘿卜種植區均有發生。我國山西、河北、內蒙古、安徽、福建、浙江、甘肅、臺灣等地胡蘿卜種植區均有該病害發生,近幾年發生程度日趨嚴重。病原菌在胡蘿卜各生長階段均可侵染。
胡蘿卜黑腐病的原因
苗期侵染可導致未出土胡蘿卜幼苗或苗期幼苗猝倒;成株老葉易感病,發病時首先在葉柄上形成黑色斑點,后擴展到葉梢,導致整片葉枯死,發病嚴重時擴展到胡蘿卜根冠部,形成一個黑色腐爛環(即黑冠);貯藏期胡蘿卜侵染后會出現干燥的黑色內陷病灶,在溫暖潮濕貯存條件下,病原菌在胡蘿卜間迅速蔓延。
胡蘿卜黑腐病的發病期
該病害田間以帶菌種子和病殘體作為初侵染源。病原菌以孢子在作物病殘體或土壤中可存活8年以上,并通過菌土和病株的轉移、流水或風傳播。溫度高濕度大的環境條件寄主易感病。我國華北地區一般在7月中旬開始發病,8月中下旬病情達到最高峰。2012年因6~7月大范圍的持續降雨,華北部分地區胡蘿卜黑腐病在7月上旬即開始發病,8月上旬進入病害的發病盛期,嚴重田塊病株率近100%。
胡蘿卜黑腐病防治方法
種植抗病品種、種子包衣和清理田間病殘體是防治胡蘿卜黑腐病的有效方式。胡蘿卜生育期葉片發生黑腐病不僅造成產量損失,而且可為貯藏期肉質根發病積累足量的病原,同時也為侵染胡蘿卜根冠部提供通道,因此葉片發病初期進行化學防治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
貯藏前,清洗并剔除帶傷胡蘿卜,使胡蘿卜損害程度降到最低,可降低貯藏期胡蘿卜黑腐病發生幾率。貯藏時保持適當的溫度(0℃左右)和濕度(小于92%)可阻止胡蘿卜受侵染和降低病害蔓延幾率,收獲后貯藏的衛生條件對控制病害至關重要。
防治胡蘿卜黑腐病,我國華北地區胡蘿卜種植區在7月上旬病害發生前期或初期每畝使用保護性殺菌劑40%百菌清懸浮劑200毫升,7~10天噴霧1次,連續使用3~4次,可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防治效果。
二甲酰亞胺類殺菌劑異菌脲對胡蘿卜黑腐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胡蘿卜黑腐病發生前期或初期每畝使用500克/升異菌脲懸浮劑75毫升,7~10天噴霧1次,連續使用3~4次。
戊唑醇和苯醚甲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也可有效防治胡蘿卜黑腐病,可在7月上旬病害發生前期或初期每畝選擇使用40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16.7毫升,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6.7克,7~10天噴霧1次,連續使用3~4次。
本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中國農產品網www.www.hln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