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因自然災害原因引發的蘋果產量減產超過30%,蘋果產量僅為3000萬噸左右,收購價和零售市場的價格都高位運行。
今年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多個蘋果主產區蘋果陸續開花,整體來看,今年花量普遍偏多。已經開花的山西運城以及河南靈寶產區今年花量較大,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年;陜西咸陽產區果園受去年凍害及果園管理水平不同的影響,花量有大有小,但即便是花量少的果園其開花量也滿足坐果所需;陜西渭南產區花量非常可觀,在正常年份中屬于偏多的年份。其他產區,如甘肅、陜西北部以及山東產區等,開花尚需數日,但從花芽的量來看,今年花量偏多。若氣候條件適宜,今年全國的蘋果總產應該會恢復到常態的4300萬噸左右。
根據往年的數據發現,我國蘋果產量在4300萬噸上下,蘋果開市價基本圍繞著5-9元/公斤的區間波動,均價為7元/公斤。具體每一年份上,2013年開市價為6元/公斤,一個月后升至6.8元/公斤;2014年開市價為8.8元/公斤,一個月后升到9元/公斤;2015年開市價為6.8元/公斤,后維持不變;2017年開市價為5.6元/公斤,一個月后升至6.6元/公斤;2018年開市價為8元/公斤,價格比2017年高35%左右。總體上2013-2018年的平均開盤價是6.6元/公斤。基于近兩年的蘋果消費總量和消費結構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這一前提,2019年的收購價應該也不會偏離平均數太遠。
當前,蘋果市場的銷售形勢嚴峻,一方面,近年來蘋果產量總體呈現產能過剩的局面,果農、果商的利潤不高;另一方面,進口水果卻占據中國高端消費市場,享受高價高效益,如鱷梨每年進口3萬噸,高價值的車厘子每年10萬噸,國內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顯而易見。因此,并不是現在人們不愛吃蘋果,只是眾多蘋果中鮮有“網紅蘋果”。當中國的消費已經明顯轉型升級,出現了大批只關注味道和新奇度而不關注價格的新消費人群時,整個產業鏈上的從業者們要跟上新形勢,占據自家門口的市場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