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常寧,氣溫回升明顯。板橋鎮五坳村中的一座座日光溫室大棚,陽光下顯得尤為耀眼,成為當地一景。村民肖益成通過不斷的摸索,將小小的草莓和火龍果變成當地的“致富果”,帶領村民創造“莓”好時代。
走進板橋鎮五坳村,映入眼簾的是次第排開的一片片白色塑料大棚,今年49歲的肖益成正在其中管理,他曾經是當地的種糧大戶,種有百余畝水稻。一次偶然機會,聽說村里要發展收益高、見效快的新產業,肖益成想著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便去申請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說干就干,經過前期幾個月籌備,2018年7月,肖益成與合伙人投資80余萬元買材料、整理土地、修建大棚、購苗移栽等,準備開始一段創業好時光。然而就在水果基地啟動沒多久,合伙人因家庭原因撤資退伙,這讓肖益成措手不及。
他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資金問題解決后,水果基地也進入了一段高速發展時期。眼看一片形勢大好,由于缺乏專業技術,加上自己的疏忽,大片的火龍果在短短幾天時間內生病,直接造成幾萬元的損失。
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下半年連續的陰雨天氣,讓原本只需等待兩個月便可以成熟上市的草莓也出現了病情,由于是綠色食品,所有的果子都不能打農藥,只能把患病的草莓清除,損失極大。這對于肖益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經過一系列波折過后,如今肖益成的果園基地已經逐漸走向正軌。肖益成也不斷邀請周邊的村民加入他的成香種養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與到水果基地務工的方式,通過“親幫親、戶幫戶”,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春日暖陽下,現在果園基地中的10畝草莓也逐漸成熟,過幾天又可以采摘了,而12畝火龍果也將在今年6月成熟上市。肖益成告訴記者,明年他將繼續增加投入,擴大規模,吸收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曾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