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村村民周小松曾經一直靠外出打工養家糊口。油茶產業發展起來后,周小松回到村里,把自己的山地流轉給企業,既能得到土地租金,還能幫忙做油茶林管理工作,閑時再做一份裝修粉刷工作,政府發展油茶產業,讓他的收入來源多種多樣,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油茶產業的帶動下,平安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有事做,戶戶有錢賺,村民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常寧油茶栽培歷史長達2000多年。1981年向國家上交茶油2060噸,居全國第一,被商業部授予“金杯獎”。如何把這一傳統產業持續打造成富民強市的產業,常寧首先從政策層面發力, 2008年出臺了《關于油茶產業發展意見》,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達10億元以上。
思想的統一、觀念的更新、資本的注入,讓常寧的油茶產業迸發強勁發展態勢。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創新林地流轉模式,引導各種市場參與油茶基地建設,逐步形成了 “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目前,常寧油茶林面積發展到100萬畝,有23家規模油茶開發企業,近10萬林農;規模擴大的同時,積極與省科研院校合作,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
有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常寧油茶產業發展瞄準品牌建設,打造地方標準。2013年,常寧獲得國家林業局頒發全國唯一的“國家油茶生物產業基地”,成為全國目前唯一的國家油茶生物產業基地,2014年,“常寧茶油”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7年獲得“中國特色產品區域示范市”榮譽稱號,今年,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地理標識產品 常寧茶油》地方標準,為公用品牌的創建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到2020年,常寧茶油產量預計將達到1.15萬噸,其中高品質純茶油1萬噸以上;油茶副產品綜合利用率30%以上,培養1-2家省級乃至國家油茶龍頭企業,帶動10萬林農增收致富,實現油茶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70億元。 (李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