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拓土 艱苦創業當“羊倌”
2010年,李芳青父親身患重病,導致家庭貧困。2011年元旦,李芳青妻子有孕,在家待產,他寸步不離地在家陪護妻子。但因護產期花銷大,還需贍養雙方老人,家庭開支捉襟見肘,經親戚建議,李芳青萌生起在家養殖黑山羊,既能照顧家人又能增加收入的想法。
說干就干,創業初期,李芳青通過親戚朋友東拼西湊了一點錢,請人平整場地搭建活動板房,他便一釘一錘手把手搭建2座羊圈,考慮到羊圈要時刻保持干燥清潔,李芳青特意將羊圈搭在斜坡上,讓羊舍和斜坡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空間,并將鋪羊圈的木板每塊隔開1CM,方便清理羊糞和羊舍通風;基礎設施建成后,李芳青用16000余元買來了36只黑山羊羊種,附帶散養土雞、家鵝等家禽。每當羊群在山頭歡快進食的時候李芳青都會抽身回來清理羊圈,經過李芳青的悉心照料,黑山羊“媽媽們”很快順產,羊只發展到了80只。
沒有幫手,李芳青一個人盡情地忙碌著,白天放羊、給水、掃欄、察看羊只進食情況和羊只體表、糞便變化,晚上就自學黑山羊養殖和疫病防治技術。每天都重復著這些事,他自己回憶,“那時就差和黑山羊‘共枕眠’了”。
portant;"> 經過不斷摸索,李芳青的養羊技術逐步提升,幾年下來,她的羊群由數十只發展到200只,并總結出了一套養殖黑山羊方法,名氣因此越來越大,每年的收入越來越多,芳草種養合作社也在逐步擴大,李芳青的脫貧之路越走越穩健寬闊。
一波三折 險掙“第一桶金”
2011年霜降,李芳青先嘗試在煙洲鎮借趕集的機會擺攤賣羊,首單賣了1500元,之后他一有時間就到市里大大小小餐館排檔推銷自家的黑山羊,但都無果而終,還賠上了數次來往常寧的油耗;就在2013年,終于開始出現轉機,據李芳青回憶:“那年產下的羊仔比羊種多了一倍多,當時羊價剛好大幅上漲,毛羊最低要23元一斤,那年賣了50多只羊賣了六萬多......”,提起2013年賺得順暢的那6萬多塊,李芳青至今提起,喜悅之情都溢于言表。
就是那6萬多塊錢,那次順暢地賺到的“第一桶金”,讓李芳青重新樹立起創業成功的自信,更加堅定繼續養殖黑山羊的決定。“投入了全部的人力物力,如果經營三年都看不到收益,就真扛不住準備放棄了”,李芳青這樣說。
“總算找到了生態飼養、綠色放心的羊肉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人經過路邊看到成群放養的黑山羊,幾番打聽聯系到了李芳青,詳談了解李芳青的創業經歷和親眼目睹李芳青處理羊肉過程,被李芳青老實厚道的品格打動,毅然答應與李芳青長期往來,并將這無病害、不打水的美味多多推薦給身邊好友。現在,慕名前來購買李芳青的食客絡繹不絕。
成立合作社 鄉鄰同富喜洋洋
黑山羊體型小,味道鮮美,膻味極小,近年來越來越受市場的歡迎。生態養殖黑山羊更是成為農村致富的好項目。當地村民看到李芳青的致富門路穩健可觀,紛紛加入芳草合作社,與他攜手并肩共商脫貧對策,共享致富商機。與此同時,李芳青也希望能吸納當地貧困鄉親一起合作,一起坐大,共同富裕。
“黑山羊的常見疾病有羊豆、肺炎、五號病毒,平常還有感冒、發熱,剛買回來的羊種容易口腔發炎。”,對剛加入合作社的鄉親,李芳青從選羊種、搭羊舍、選牧山、賣羊肉到羊病防治都手把手教學,盡力幫帶,并于他們共享銷售渠道。如今,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加入李芳青的合作社,大泉村的群山幾乎都成了黑山羊的“食堂”,驅車一到大泉村地界就能看到滿山羊群攀草跪乳的景象。
如今,每到放羊時間,都是李芳青和妻子最快樂的時光,他們相互倚靠坐在山尖,看著夕陽播撒在羊群間,羊群撒歡嬉鬧,妻子臉上寫滿幸福。李芳青憑一己之力,帶動一方鄉親脫貧致富,不僅他養的黑山羊成了致富“領頭羊”,與他合作養殖的一眾貧困鄉親也成了創業致富帶頭人。(廖常建 吳雙勝 易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