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農產品網:種水稻也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既省工省錢又環保,播種一季可實現雙收。目前,我市再生稻將迎來二次豐收,預計畝產最高可達700斤。

10月11日上午,記者在羅橋、三角塘、宜潭的部分再生稻示范田見到,沉甸甸的金色水稻隨風搖擺,顆粒飽滿,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據種植大戶曾燦介紹:再生稻第一季產量有1200斤一畝,這一季的產量預計達到400斤一畝以上,今年種90多畝再生稻,明年要擴大到200畝以上。
據介紹,再生稻每年4月播種,8月收割,第一次收割后的根莖上可長出新的幼芽,經兩個多月的生長后可長出稻子,10月中旬即可收割。相比常規晚稻,再生稻的第二次收成幾乎不用付出成本,因禾苗直接從根部長出來,其抗蟲抗病能力較強,故不用進行打農藥等工序,可讓種植大戶在雙搶季節中,從繁重的勞務中解脫出來的同時其大米也優質、環保。
市老科協會長趙中福告訴記者:種再生稻很實惠,再生稻不需要再投入,只需在收割后灌水追肥,就可在家等收成。高產500斤一畝,相當于第一季900斤一畝的收成。
目前,我市已在板橋、大堡、洋泉、羅橋、蔭田、官嶺、宜潭、三角塘等鄉鎮,發展優良再生稻品種示范面積5萬畝。2016年生產的再生稻谷經送檢,湖南省食品測試分析中心測定為無重金屬危害的富硒再生稻米。今年頭季畝產最高已達到1413斤,預計二次收割最高可達700斤每畝,真正實現年畝產過噸。
產量高、米質好、再生能力強、適應當地栽培水平的再生稻是今后推廣的主打產品,我市還將繼續推廣再生稻栽培技術,并逐步提高產量。(廖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