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譽為湖南“三寶”的“寧鄉花豬”,早在1981年就被國家標準總局正式確定為國家級優良地方品種,它成了全國三大地方優良品種中首個被確定的生豬標準。“寧鄉花豬”從斷奶至出欄一直沿用傳統的綠色生態飼養方法,不添加任何生長激素,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常寧市煙洲鎮良和村的魏光華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決然帶上妻子返鄉創業、攻克萬難,一手創建光華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生態種養之路。
迎難而上,深山中造豬舍
2014年,魏光華帶著妻子返回煙洲鎮,下定決心養殖“寧鄉花豬”。如何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夫妻二人在豬舍選址、豬舍建設、排污通風管道建設上著實下了一番細功夫。為了解決豬舍刺鼻異味的問題,夫婦倆在當地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將豬舍定址在人煙稀少的深山里,并且嚴格遵循“建‘舍’先除‘污’”的原則,先設計建設好排污通風系統再建豬舍,確保當地生態環境良好持穩。
豬舍定址在深山,“三通一平”成了一項消耗巨大的工程。據魏光華妻子回憶,“修路拉電線時,我們整天在荊棘灌木里摸爬滾打;新路鋪砂石,下雨天被貨車一軋,就被泥巴‘吃’進去了,還得重新鋪,一鋪就是好幾十萬元,不是鐵了心搞養殖,真就半途放棄了”。
生態飼養,保護山林環境
豬場建成后,魏光華夫妻二人就開始探索綠色純生態飼養模式,開墾荒地30多畝種植紅薯,但是他們所種的紅薯只為割藤發酵加工或者制成熟食飼料。為此夫妻二人把這塊紅薯地視若珍寶,施肥澆灌從未停歇,保證了每15天就能割到修長肥美的紅薯藤。
記者采訪時,魏光華揭開正在發酵的紅薯藤缸,捧出一捧正在發酵的紅薯藤,腐化的紅薯藤竟沒有一點腐臭的味道,反而平添了一股紅薯葉的甘香。整缸發酵的紅薯藤拿出來加入米糠加工,廠房里頓時彌漫了宜人的、自然的清香,仿佛置身于田壟一般。
擴大規模,帶領鄉親致富
魏光華告訴記者,每頭花豬的純利潤可達500元左右,目前市場供不應求,預計今年可創造近700萬元的收益。
魏光華夫婦還積極吸納當地貧困戶勞動力,以大工每日170元、小工每日130元的待遇解決當地貧困戶勞動就業。同時,還帶動當地11位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包括3名貧困戶、1名五保戶,并免費教授他們養殖技術和營銷方法,讓“授人以魚”變“授人以漁”。
據了解,魏光華準備明年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吸收更多村民和貧困戶加入,讓寧鄉花豬“拱”開村民們的“致富門”,帶領更多村民奔上脫貧致富的“幸福路”。(廖常建、易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