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田家莊鎮田西村的田野里,施肥的、拔草的、翻地的……勞作了一上午的群眾陸續開始回家吃飯,但八組的貧困戶王建軍仍然半蹲在辣椒苗地里拔草。辣椒苗只有四五厘米高,而草更小,這對眼睛殘疾的王建軍來說異常困難。每拔出一棵小草,他都要在苗床的辣椒苗叢里仔細端詳著撥弄半天。
王建軍是2014年村里第一批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以前家里五口人,母親七十多歲,是個聾啞人,需要人照顧,兩個女兒都在上學。由于視力問題,王建軍一直未能外出務工,他種了4畝地、1.5畝蘋果,一年四季和妻子泡在地里,微薄的收入讓他們的生活捉襟見肘。
清貧的日子,并沒有把王建軍嚇倒。在鎮村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下,2016年他以每畝500塊錢的價格流轉了5.5畝老果園,2017年他又流轉土地15畝,種植辣椒、西瓜和紫蘇。
“辣椒和蘋果收成都好,就是西瓜長到一半生病了,2畝地只賣了600多塊錢,還好沒賠。”王建軍告訴記者。為了提高種植技術,王建軍抽空就參加鎮村組織的技能培訓,一邊學習一邊自己琢磨,更多的時候是向村上的技術員請教。
“去年一年,王建軍兩口基本上每天都待在地里,幫扶干部多次上門家里都沒人,也只有在地里才能見到。”包村干部馬改萍說。
當記者問起去年的收入,這個憨厚的農家漢子,一邊搓著手上的泥巴,一邊謙虛地說“差不多”。“蘋果賣了1萬2,辣椒賣了9千元,大女兒打工掙了1萬元,一共掙了3萬1。”
2017年王建軍嘗到了發展產業的甜頭。今年一開春,村上號召大家栽果樹的時候,他就積極申請了400棵免費的果苗,現在這些果樹都已經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前幾天栽的600窩西瓜苗也全部成活了。”王建軍高興地說。
本內容來自農民日報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www.www.hln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