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由于自然條件惡劣,貧困地區普遍采用廣種薄收的粗放作業方式,“春種一袋子,秋收一抱子”,有的年份甚至顆粒無收??刻斐燥垼冻龊褪杖氩怀烧?,由此形成了“低投入、低回報”的思維習慣。在過去,這是不得已而為之。隨著現代農業和現代牧業在貧困地區的推廣普及,科技顛覆了傳統生產方式,傳統觀念正在被打破。
現代農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的性質,要想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必須加大投入,包括現代化農業設施、現代化農業機械、現代化農業技術等。尤其是設施農業,通過一定的設施和技術改變傳統農業耕作規律和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產量。我們馮灣村有種硒砂瓜的傳統,過去投入很低,播種后基本不管了,成活率不高,產量也很低,賣不出什么價錢。2006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大家換了種法,種瓜要壓砂,還要覆膜,投入大,收入也高,正常年景每畝地純收入在2000元左右,比種小麥等糧食作物高出十幾倍。近3年來,我們開始推廣拱棚硒甜瓜,這個投入更大,要建大棚,要買滴灌設備等,但產出也更高,平均每座拱棚收入6000元,占種瓜家庭總收入的80%,成為馮灣村第一產業,有力促進了脫貧致富進程。
對于貧困地區而言,其農產品的市場大都在外地,有些農產品銷往東南沿海大中城市和中國港澳地區,因此農產品光有產量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過硬的質量和鮮明的特色,這就需要加大投入。近3年來,鑒于陜甘寧等地西瓜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們村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新型拱棚種植硒甜瓜。為了能賣個好價錢,我們加大投入,在提高品質上下功夫,對肥料進行改造,用清油拌油渣和玉米粉做肥料,以提高土地肥力和防治病蟲害,一畝地僅肥料投入就有1000元左右。在貧困地區,清油、玉米都是人吃的,如此投入超出大家的想象。但種出的硒甜瓜品質好,香甜可口,綠色無污染,市場價一直穩定在每公斤6元,最高時達到了每公斤20元,平均每座拱棚收入6000元,實現了優質高價和產品暢銷。
當然,并不是投入越多就越好,發展扶貧產業要算準經濟賬,扶貧工作開展這些年來,貧困地區的干部群眾都在與“低投入、低回報”思維習慣做斗爭,很多人從不敢投入,到貸款發展產業,到再貸款擴大生產規模,進行產業升級,實現了脫貧致富。
村民們敢投入了,在銀行和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建立了馮灣村村級互助擔?;?,按照1∶10的比例放大,為105戶貧困群眾發放貸款370萬元,用來發展脫貧產業。2017年馮灣村人均收入7851元,壓砂地達到1.2萬畝,成為第一支柱產業。目前,馮灣村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4戶1028人,隨著脫貧產業的發展,我們有信心到2020年全部實現脫貧,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