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質不同,這澆水量就有所不同
土質,主要分為砂土、黏土、壤土。三種土壤各有其特點,最明顯的差別就在于保水能力。所以如果面對三種土壤都用同一種澆水量你覺得合適嗎?那肯定不行的。
①砂土:砂土要大水勤澆。砂土最大的特點便是土壤縫隙較大,水分易下滲、流失。這種土質,它本身的保水保肥能力較弱,所以也就容易造成作物缺水缺肥。但砂土的好處在于它的透氣性好,喜氧型微生物活躍;但有機肥分解速度較快帶來的是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不利于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所以,面對砂土,我們要大水勤澆,或通過滴灌的方式,保持蔬菜根系水分的充足停留時間和供給。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砂土當中混入適量的黏土來提高其保肥保水能力。
②黏土:黏土要盡量少澆水,澆小水。黏土通常土粒較細,保水保肥能力較好。缺點在于該土質透氣性一般甚至可以說是差;澆水量如果不有所把控,水分無法及時下滲就容易造成漚根。同時,水中浸泡過久后,待其干燥了又容易形成板結龜裂。如需大量補水,我們應合理深耕,加速水分下滲;然后做到起壟定植,深溝灌溉,小水勤澆,切忌大水漫灌。此外,要通過深耕劃鋤來增強土壤透氣。
③壤土:壤土是一種較理想的農業土壤,兼有砂土、黏土的優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耐寒耐澇等能力都比較出色,易培養為高穩產土壤。所以壤土我們做到合理澆水就可以了,并無太多的注意事項。
季節不同,澆水量也要有所不同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氣候條件、作物的生長需求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澆水量的不同。主要區別較大的是夏、冬兩季,在土質區別的基礎上,應按照如下方法澆水。
①夏季:夏季天氣炎熱,水分蒸發較快、較大。面對砂土,要大水勤澆;一旦發現地表出現干燥現象,就應立刻補水。面對黏土,要合理縮短澆水間隔時間,并通過中耕劃鋤來預防土壤表層的土壤板結從而減少水分蒸發。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黏土有時候就算地表干燥龜裂了,但不一定意味著它就缺水。對于黏土的夏季澆水,大家要在澆水前觀察地表以下兩厘米左右的土壤干濕度,以此來判斷是否需要澆水,以免誤澆過多導致漚根。
②冬季:冬季砂土降溫快,不宜過多澆水。過多澆水會導致土溫降低幅度過大,從而影響蔬菜生長。對于黏土也應如此,應合理減少澆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