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組冒著酷暑深入我市羅橋、三角塘、蓬塘3個鄉鎮的創建區田間地頭,仔細詢問項目實施情況,并分別隨機抽取不同類型的早稻代表田塊各1丘共3丘進行實割實測。專家組測定的平均產量為460.9公斤/畝,較上年畝增3.5%。全市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早加晚優”模式創建區共落實早稻面積21.1萬畝,預計共增產糧食3387噸,達到了目標產量。
今年來,常寧市堅持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以提品質、轉方式、增效益為引領,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產業化協同發展為重點,以“高檔優質稻+”模式為突破口,按照“市場+基地+主體+品牌”產業化開發模式,大力實施糧油作物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早加晚優”模式項目。在羅橋、三角塘、蓬塘、勝橋、蘭江、西嶺、煙洲、大堡等17個鄉鎮創建了綠色高質高效“早加晚優”模式生產基地,目前創建區已落實早稻面積21.1萬畝;計劃落實晚稻高檔優質稻面積23萬畝。
常寧市農業局與省農委、湖南農大合作在創建區示范推廣“三一栽培技術”等綠色節本高效技術,大力推行水稻全程機械化和“四統一”標準化生產。創建區主推優質稻生產,其中早稻主導品種為潭兩優215;晚稻主導品種為高檔優質稻泰優390。示范田塊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模式、統一技術規范、統一指導服務,預計創建區將實現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農民畝均增加純收入 200 元以上。2018年常寧市耘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羅橋、宜潭、三角塘、新河等鄉鎮承租4680畝農田發展雙季稻生產,在羅橋鎮三合、湖波等村示范推廣“三一栽培技術”示范3210畝,實行機耕、機育、機插、機防、機收、機烘等全程機械化生產,推行產加銷一條龍服務,目前早稻普遍獲得豐收,晚稻來勢較好。(段祖榮、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