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嫁接現在主要分兩種,一種使用油茶大砧高頭換接茶花,快速培育大苗,但是由于油茶大砧茶花嫁接苗,移植成活比較困難,現在主要用于油茶低產林就地改建為茶花景觀林,發展旅游業,例如麻城五腦山茶花觀光旅游;另一種則是借鑒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采用油茶芽苗作為砧木,嫁接茶花,然后培育容器苗,此種方式便于大規模培育茶花苗木,同時便于從小開始進行樹形培育。
1.育砧
“霜降”后采摘老熟茶果,放通風室內后熟,等大部分果實裂開時,人工撥開;篩選560粒/kg以下,無霉病、破損的種子;水選淘汰不飽滿種子后,放室外,待種子表面浮水晾干后,移至通風陰涼室內存放,厚度不超20cm;每隔2~3d翻動1次,至立春。
催芽苗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靠近嫁接操作間和苗圃的地塊建造催芽池,池寬2m,長度依照地塊形狀和育砧數量定,催芽池使用磚砌而成,高5塊磚左右。
播種催芽:立春前后,池中先鋪粗沙至第三塊磚(使用粗沙更透水透氣,細沙易造成爛根;粗沙只能使用1次,因為催芽1次后留有種殼、病菌,需要進行過篩和消毒,費用比使用新粗沙還高),種子均勻撒沙面上,種子緊挨不重疊,蓋上粗沙至催芽池上邊沿,催芽池中央略高,沿著催芽池中央呈屋脊狀。由于蓋沙厚度足夠,可以不覆蓋,不澆水,至后期如有芽苗砧出真葉,可繼續覆蓋粗沙,抑制其木質化,確保芽苗砧為半木質化,與接穗半木質化一致,從而有利于砧穗愈合,如圖1所示。
2.苗床準備
圃地選擇:選擇向陽、排灌方便、肥沃疏松、pH值5.5~6.5、黃壤或紅棕壤、交通方便、勞動力充足的地塊。
整地做床:冬季整地,深翻土壤,凍死蟲卵病菌,過冬風化;2~3月耙平做床,床寬1m,床高30~40cm,步道50cm,床長15~20m,將床面整細整平。
容器擺放:使用油茶專用無紡織輕基質容器,一般寬4.5~5.0cm,要求在剪容器時,確保不低于10cm長,容器太短,根系容易深入苗床中,導致容器中根系團不完整。容器擺放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擺放在苗床上,每公頃擺放150~180萬個;另一種是擺放在一種25cm×50cm 規格的穴盤上,每個穴盤擺放5行,每行10個,共計50個。使用穴盤擺放便于轉移、起苗,但水分潮氣往上受到部分抑制,導致成活率沒有直接擺放在苗床上高。容器擺好后,使用700倍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或代森鋅錳等殺菌劑進行消毒,消毒后覆蓋薄膜保濕,放置10~15d。
搭設陰棚:容器擺放后,搭設陰棚,高2m,使用遮光度80%遮陽網;覆蓋遮陽網時,注意減少重疊,因為重疊后遮光度太高,導致棚內陽光嚴重不足,影響遮陽網重疊部分下苗木成活率和生長量。
3.嫁接
嫁接時間:5月上旬至6月上旬。接穗的選擇與采集:選取發育充實、健壯、腋芽飽滿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春梢,枝條長度5~10cm,基部粗度在0.25cm以上,枝條上至少有1~3個飽滿芽。采穗母樹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也可在2~5a生茶花小苗中結合修剪采集接穗。隨采隨接,采集好的接穗要做好標記,做到無性系化。如需遠距離調運,必須在早晚或陰涼天氣采集,運輸過程中注意控溫保濕。
起砧與洗砧:用手將砧苗從沙床中輕輕挖出,裝在竹筐或竹藍中,用清水漂洗干凈表面沙土,再用藥物浸泡消毒(甲基托布津0.1%),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最后用濕毛巾蓋好貯放于陰濕處備用。起砧時注意不碰掉砧苗的胚種和碰斷根部。胚種是苗木成活前的主要養分來源。
削穗:對采回的一年生新鮮接穗選取發育飽滿的腋芽或頂芽,在葉芽兩側的下端0.5cm 處各削一刀成薄契形,削面長度約1cm,兩面要求均勻光滑,再在芽尖上部0.5cm處切斷而成為一個接穗。削穗時要求刀光鋒利,削面上不要回刀。接穗上的葉片,可以全部保留,一芽一葉。將削好的接穗放在裝有清水的盆內。
削砧:將洗凈的芽砧平放于操作臺板上,在子葉節上約2~3cm上胚軸處切斷,再對準中軸縱切一刀,長約1.0~1.2cm深,砧苗根部保留5cm左右,將多余的部分切除。
嵌接與包扎:將接穗插入砧苗的切口內,再用準備好的鋁箔條套在接口處,輕輕捏緊,使接穗與砧苗緊密結合;然后將嫁接苗放入容器盆中,用濕毛巾蓋好保濕并放在蔭涼處以備及時栽植,如圖2所示。
4.嫁接苗栽植
芽苗嫁接后立即進行栽植,每個容器中栽植1株。先用1cm粗竹簽在無紡布容器中心插出1小孔,孔深5cm左右,將嫁接苗垂直放入小孔中,露出接口的鋁條以及胚種,再用竹簽壓實嫁接苗與基質緊密結合,栽正栽實。栽后噴壺灑透定根水,在苗床上用2.0m 長的竹片相距1.5m 搭建拱棚,拱高0.5m;拱棚蓋上塑料薄膜(注意薄膜只能用1年,舊膜透光度低,影響苗木成活和生長),四周用土封壓嚴實,如圖3所示。
5.當年苗期管理
保濕處理。嫁接后12d左右每天中午12時點到14時,用木條輕敲薄膜上部,使內部氣水滴入苗木葉片上,保持葉片的濕度,檢查底部薄膜,破損的補好。
適時去萌、除草、摘除花芽。嫁接后20d左右開始首次除萌,并除去雜草,一直堅持到9月。同時及時摘除花芽,隨后澆透水,將薄膜蓋好50d后,結合除草除萌,噴施苗木葉面0.2%尿素或葉苗寶。
調整溫濕度。嫁接40~50d,在陰天將兩頭薄膜早晚打開通風、透氣、煉苗。待8月10日左右揭開苗床兩頭薄膜,一星期后的早晚或陰天揭去全部塑料薄膜罩。10月上旬去掉遮蔭網。
病害防治。主要是炭疽病和根腐病,結合揭膜除萌時進行;也可在發生病灶的區塊,在薄膜上剪開一個口子,將噴頭深入棚內噴霧,噴霧完成后再用透明膠粘住薄膜。使用的藥物濃度有10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50%可濕性多菌靈溶液等,交替使用。發現病灶后,及時拔除病株容器,消除帶菌土,再用50%可濕性多菌靈800倍液或10%的硫酸銅液灌入周圍容器及苗床。
6.2年生苗管理
分級拼床:嫁接當年10月份至次年春季2月均可以進行。當年嫁接苗,可以分為四類:有明顯新稍苗(65%左右)、一芽一葉苗(即接穗葉片和芽都還存在,20%)、一葉無芽苗(即接穗葉片存在,但無明顯芽的,10%)、砧木死亡苗(5%)。除去一葉無芽苗、死苗容器袋,將有新稍苗、一芽一葉苗分開苗床培育,分別采取相應管理措施。實行分級拼床,可以使一芽一葉苗95%以上發育良好,成為壯苗,
如果不嚴格分級,一芽一葉苗基本上被抑制而不能成為壯苗。實行分級拼床可以提高成苗率20%左右,同時節約用地15%~20%,如圖6所示。遮陰:將遮陽網更換為50%的,使用時間為6月~9月中旬。
除草:及時人工除草容器袋及苗床上的雜草,步道雜草可以使用除草劑,但要注意藥劑傷害苗木。澆水、施肥:根據降水情況進行澆水,澆水時可以施入0.5%的復合肥2~3次。
7.3~5年生苗管理
換盆。在第2年10月份以后至第3年春季,進行換盆,使用徑15cm,高18cm無紡織容器,基質為泥炭土40%、田園土60%,可以連續培育3~5年不更換。
遮陰。將容器苗放置在郁閉度為0.4~0.5的林下,也可以使用50%遮陽網,遮陽網使用時間為7~9月。
修剪。每年5月份進行修剪,飽滿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可以用作接穗,9月份剪去陡長枝,塑造良好株型冠幅。